【有所不为,才能活出自我】白话佛法开示(第四集)

简体中文    2020-4-1


有所不为 才能活出自我

——2020年2月28日《白话佛法》开示第四集

好,各位佛友大家好!今天师父继续跟大家讲《白话佛法》。《白话佛法》让我们明心见性,让我们能够理解深奥的佛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。今天师父继续跟大家讲,怎样运用佛法在生活中让自己心里的烦恼得到解脱。

佛法的佛言佛语,非常具有哲学和哲理。佛法人生,经常说心念决定言行,就是心中的念头会决定着语言和行为。所以一个人的语言讲出来,一定是心里想过的;一个人的行为做出来,一定是想过的。有了这个意念,才会有这个语言和行为出来。所以一个人未来想拥有怎样的人生,取决于他现在的起心动念。如果现在念头好,那么人生就转危为安;如果现在的念头经常瞋恨、愚痴、忌妒或者烦恼,那么你今后的念头就指导着你的语言和行为,让你变得更加愚痴和烦恼。所以很多人一生烦恼,很可怜,就是因为他的起心动念不正,让他今后行为受阻碍,语言出言不逊。

一个人要活出自我,也就是说活着的人要离开自我,不要整天一开口就是“我”——“这个是我的、那个是我的”“我受痛苦了、我烦恼了”“凭什么我来受苦”等等。如果能够离开我相,你自然就不会去和别人攀比,因为没有“我”了,你跟别人比什么?你就不会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,因为你没有我相了。就是因为太在意“他在我面前这么讲”“他这不是有意讲我嘛!”有这个“我”字在,你就会在意别人对你的一些讲法。明明这个人根本不是讲你,你会拉到自己身边来,“你不讲我,讲谁啊?”这就是人离不开我相。如果你能离开“我”,你慢慢地会变得乐观,人也会变得坦荡,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单纯。我问你们,小时候一个小朋友纯洁单纯吧?他没有我相,什么事情都无所谓,所以活得很自在。

其实想穿了,每一天晚上对我们可能都是一个人生考验,可能都是一次死亡。早上黎明就是一次重生,所以过去有很多人经常在早上醒过来,第一句话就是“感谢菩萨,我还活着,谢谢菩萨的慈悲。”不要再去为每一天欢喜和悲伤的人生纠结自己的内心。人要真正懂得,人生最好的回报就是能够放下烦恼、解脱痛苦,不要让自己束缚在欲望中。所以很多人,因为还要这个、还要那个,永远在欲望中。还有的人师父说他:“你不要这样,你欲望太强。”他说:“我不是欲望,这是我的理想。”实际上理想和欲望不能混为一谈,欲望是无尽头的,是对物质的拥有。理想是什么?是精神上的一种充裕,精神上想得到一些满足,那应该说是一种理想。当你在人间占有的东西越多,你慢慢地就会被这些所拥有的财、物、名、利所束缚。因为拥有再多,它也会离你而去,名守不住,财物守不住,一切都会离去。你把这些名利攥得再紧,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。

我们要学会选择,选择什么?填补心灵空虚。选择填补心灵空虚的意思就是不要错过任何对心灵改变的机会。怎样来改变你的心灵?把“我”字变成大家,把自己的小我变成一个大我。比方说,你说“我吃亏了”,你就说“我们大家吃亏了”;“我赚便宜了”,应该说“大家赚便宜了”。那你就把我相慢慢地消除掉,心灵就不会空虚,不是为自己活着。因为为自己活着的人,就天天斤斤计较。所以莫计人生小账,一个人一生有多少小小的账,左一笔、右一笔,要学会放弃。放弃诱惑,放弃诱惑的人会拥有新的机遇;抓住诱惑不放,你慢慢地会负重,必致步履艰难。负重就是你不肯放下,背在身上,时间长了,你走路都会觉得很艰难。

我们做人,无事心不空,有事心不乱,大事心不畏,小事心不慢。“无事心不空”,没有事情,但是心中要念经,要想着众生,就不会觉得颓废,不会觉得没劲、没意思。“有事心不乱”,不管碰到什么事情,心不要乱,慢慢地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好。“大事心不畏”,做大事情的时候,心不要畏惧,不要害怕,因为大事也要做,小事也要做。大事,也能把它做好;小事,心不要轻慢它,也要把它做好,叫“小事心不慢”。想通的人,人生悲欢离合,甜酸苦辣,都是在于心的开始。酸也是心酸,苦也是心苦,甜也是心甜,辣也是心里觉得辣辣的。甜酸苦辣都是心造成的,所以心态要好,有什么过不去的大坎儿?

人生走到今天,身在红尘之中,只要以善为本就可以了。有所为,有所不为,去做了,好像又没去做过一样。做了就做了,没做就没做,做了又像没做一样,没做又像做了一样,心无罣碍,心自然就趋于平和、宁静,就如开放的莲花一样,自然从容,它不为谁开,也不为谁落。所以学佛的人、想得开的人,他一切随缘,“该我的就是我的,不该我的就不是我的”。该拥有的就是你的,不该拥有的会给你带来灾祸。所以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,很多人的绝望就是因为这条路他觉得没路可走,他才选择了绝境。

在人生中,学佛人必须远离悲苦,这些悲苦都是给我们的一种考验,有时候很快过去了,有时候过去得比较慢,但是一切都会过去。有时候平坦的路都是比较拥挤,学佛的路,有很多法门大家挤在一起。要想一想,我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,选择好自己的路,走自己的路。因为只要心有勇、行之力,就是心里要有勇敢,行为要有力量,思维要拥有智慧,永远矢志不移,你就一定能成功。

很多人没有缘分,会错失很多事情,这是人生的常态。没有缘分就没缘分了,错失了也没有办法,不要有太多的悔恨和痛苦。当我们走了很远的时候,再回头望望,那些过去的人与事早已消失在记忆中。真正的人生,是在你真正不懂的时候,它是很美好的;当你一旦懂事了,进入了人我是非中,你的生活变得非常烦恼和忧伤,因为你感受到的不是纯洁,而是人间红尘中的尔虞我诈。希望大家要改变命运,不是靠机遇,而是靠心态。心态好的人,万事都能变得好;心态不好的人,不管什么事情,就算一件好事,也会得不到一颗安宁的心灵。希望大家一定要懂这些道理。

过去讲人生“三十而立”,一个人三十岁了,应该自己能够独立了。立什么?学佛人应该立什么?过去讲立生、立业、立家,我们应该立志,好好地离苦得乐,学佛学法。

“四十不惑”,不惑之年。大家知道什么叫“不惑”吗?不迷惑了,明白了。那你明白了什么?一般的人明白了社会,明白了自己,明白了人与人这么复杂。而学佛的人四十不惑,应该不迷惑,不被人间的欲望所缠扰,大胆地走出烦恼,不贪,不瞋,不恨。

过去讲“五十知天命”。什么叫天命?实际上用现代话讲,知道了人生命运的轨迹,就是结婚、生孩子、找工作、赚钱,给自己人生定个位。“我这个事情做错了,我那个事情做错了”,你知什么天命?你应该知道五十了,赶快修行了,赶快帮助别人了,因为留给你帮助别人的时间不多了,留给自己改变心态的时间也不多了,留给你忏悔、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间都不多了,这才叫五十知天命。

过去讲“六十耳顺”。看透了,看透人生、生命了,名利带不走,生命很短暂。想通了,“我六十了,做也做不动了,我也不会再为那些钱去痛苦、去煎熬了”。你明白了什么?六十岁了,应该知道可能要换一个景点去旅游了,赶紧要让自己找好下一个旅游点——就是西方极乐世界,或者回到观世音菩萨母亲的身边。那么应该怎么做呢?就是应该念经、许愿、放生,多做功德,帮助别人,众善奉行,诸恶莫作。如果你们今天还在作恶,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呢?要放下自己。

过去说“人到七十古来稀”,因为过去的人活得并不像现在人这么长,有的热的地方人活得很短。七十从心所欲,怎样去做呢?顺其自然,随遇而安。实际上学佛人到了七十,就应该知道好好地修身养性了,好好地念经,好好地理解佛法。但是很多人一生还在追求,到了七十还在追求一些名利,那么只能在红尘路上更显得孤独。因为你所走的路、人生的路,有的是通向渡口,没有船,有的是通向荒漠,没有骆驼,人生走到哪一站算哪一站,没有目标,你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。人为什么苦?因为人与人心里的距离在越拉越远,不能够想同一个事情,不能够与日月同眠,不懂得怎样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。所以人就不能让自己一生得到圆满的结果。

所以佛说:生出来很苦;老了,想吃什么东西吃不动了,很苦;走路想去玩了,玩不动了,苦;病了最苦;死了更苦;还有爱别离,喜欢的人你离开他了,你这种苦啊;还有怨长久,就是怨气啊,不愿意看见的人天天得看到,你又很讨厌他;还有求不得苦,天天想把这个事情求到身边,求不得也很苦;还有放不下苦,天天挂在心中放不下,很痛苦。佛说“命由己造,相由心生”,你的命是自己造成的,你的相也是自己造成的。天天动心,你的相就在动。你动善心,善相出来;你动恶心,恶相出来。很多人说,你是个坏人,就会恶形恶状。

只有学佛的人懂得万物皆不动。心不变,万物才会不变。你对别人还是这么好,别人还是对你这么好。坐亦禅,行亦禅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什么意思?坐在那里也有智慧,站起来做事情也有智慧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禅定,你心中都有这个世界,有这个道场。你做每一件事情,就像佛一样在做,就是一叶一如来。

有一个诗人讲“春来花自青,秋至叶飘零”,什么意思?春天来了,花自然就青了,很漂亮;秋天到了,叶就飘散了,花的叶就飘零了。所以“无穷般若心自在”,树叶在春天会变,在秋天也会变,而我们无穷的智慧、智慧的心永远是自在的,永远是这样,不会变的。希望大家“语默动静体自然”,语言要“默”,就是少一点,行为要安静,整个身体、整个人生就会自然。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心动,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来不及去做,坐不定、站不住,就是静不下来。

其实人生,日复一日,我们放下了很多,有的不想放的也放下了。一生千方百计想得到很多东西,精打细算,最后失去了。一生中求不得,拼命地烦恼,想去得到,最后失去了。一生中斤斤计较,没有得到任何东西,只是结怨结得越来越多。贪这个、要这个,什么都要,贪心不灭,造了多少孽?把别人手上的东西拿过来,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,慢慢地在人生中觉得享受了很多,但是临终的时候又能带走多少?



分享音乐或视频给朋友X

站长X

微信二维码 二维码